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寻找根源 精准扶贫
2017-11-28 21:00 来源:平凉市政协网 【字体:    

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政协“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统一安排,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县政协委员,每年多次前往木林乡崖窑村和我联系的两户贫困户,带着“贫困户贫困的根源在哪里、脱贫致富怎么办”这一课题,通过走访调查、与联系户座谈等方式开展调研,从而掌握了村情民情,理清了联村联户、精准扶贫的思路,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且符合崖窑村和两户贫困户实际情况的联村富民之策。 

一、崖窑村及帮扶户基本情况 

1.村情概述。木林乡崖窑村位于崇信县县城南塬,距县城20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248户,1065人,其中劳动力人数528人,贫困人口114户490人,贫困率达45.97%,总耕地面积3408亩,人均耕地3.2亩,旱地占总耕地的100%;2011年人均纯收入为3357元,人均占有粮350公斤;劳务输出人数平均每户1.5人。 

2.产业发展情况:经济来源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和劳务输出为主,小麦种植面积1500多亩,2011年在全村开始栽植红富士苹果树130多亩,全村新建养殖暖棚5座,养牛140头左右。 

3.贫困户基本情况:崖窑村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共有114户,其中:社会救助的特困户、五保户、低保户共有50户,占总贫困户的43.9%;纳入此次“双联”行动帮扶的贫困户共64户,占总贫困户数的56.1%。市政协副主席李应学联系3户,市烟草专卖局各职工联系29户,县档案局12人联系15户,木林乡政府联系14户。 

4.基础条件情况:交通方面,乡村主干柏油公路已贯通,2009年至今新修通村通社油路两条5公里,铺沙公路2公里。已建成的新农村全部通油路或者硬化水泥路。水利方面,崖窑村农用饮水自来水户户通,农业生产用水基本没有条件。住房方面,全村7社已有扣洼、方地沟、新庄、关咀、岭岭、塬边6社已完成新农村建设或旧村改造,剩余九湾社未完成新农村建设。电力方面,全村完成了电网改造工程,照明用电入户覆盖率100%。 

5.公共服务情况: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2009年,县委组织部及县文广局投入部分资金修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休闲娱乐广场,建立了村级远程教育终端点,配备了液晶电视、电脑、投影仪、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但由于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视农业生产轻文化娱乐的习惯,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全村有小学1处,农村适龄儿童率91%;村级卫生所1处,医疗卫生相对滞后,设施条件较差;村社设有固定的垃圾台和垃圾箱8处,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处理,改善了村容村貌,保护了农村环境;社会保障方面,全村享受农村低人数低保50户94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3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参加率均为100%。 

6.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崖窑村“两委”班子健全,村支部书记优秀,是一名公务员。2009年修建两层砖混结构楼房的村部一处,配有党员活动室、文化室、村“两委”办公室、计生室和妇女活动室,村“两委”班子共3人,其中:村干部3人,社干部7人,全村共有党员34名。 

7.我联系的两户贫困户基本情况:张成林,全家4口人,有劳力3人,其中有残疾人1名,耕地8亩,果园1亩,收入来源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主,2014年底人均纯收入为3969元。李进义,全家3口人,有劳力1人,有残疾人病人各1人,耕地5亩,果园面积1.5亩,收入来源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主,2014年底人均纯收入为3930元。 

二、崖窑村贫困原因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环境及地理条件的限制,崖窑村经济结构单一,主导产业不突出,导致农民收入长期处于木林乡中下游水平,贫困面比较大。至目前,全村共有贫困户114户490人,贫困率达45.97%,扶贫开发和脱贫致富的任务依然繁重。经调查,该村贫困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是群众观念滞后、小农经济意识强烈,缺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调研,我突出感受到崖窑村贫困面大、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观因素占主导因素,群众信息闭塞,眼界不开阔,思想不开放,对产业发展不愿接受,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安于现状甚至乐于现状的问题十分突出,满足于“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而全、小而安”的生产生活现状。缺乏“更上一层楼”的发展意识和发展激情。 

二是急功近利,没有长期发展的规划计划。调研中,发现崖窑村的贫困群众和其他村的一样,当温饱问题解决以后,缺乏长期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思路和规划计划。没有立足本村本户土地宽广、土地肥沃、发展家庭养殖业和林果业的优势,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选择了出卖力气、外出务工挣现钱的增收方式,既没有科技含量,也学不到一技之长,更没有发展出适合本村本户特点的长期致富增收的出路。 

三是生产经营方式单一,缺乏脱贫致富的门路。通过调研,我感觉到,无论从农民生产经营模式讲,还是从农民增收的途径看,粮食种植、家庭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是目前崖窑村的主导产业和增收途径,但由于发展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生产经营方式单一、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等因素,主导产业只能解决贫困户穿衣吃饭等问题,而不能长久解决脱贫致富增收的问题。 

四是病人和残疾人造成了部分农户贫困。通过逐户了解掌握,我局帮扶的15户贫困户中有常年患病的3户,有痴呆傻等残疾人的5户,给贫困户家中形成了沉重的包袱。同时,有的贫困户因家中有残疾人、病人,青壮年找不到媳妇,家中缺少女主人,无人打理,致使雪上加霜、恶性循环,因病因残造成的贫困面比较大。 

五是基础设施薄弱,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缺乏。由于木林乡崖窑村地处南部塬区,道路交通等基础条件相对比较薄弱,致使交通不便利,信息闭塞,经济发展滞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无经济实体,缺乏增收途径,村级经济相对困难,缺乏带领贫困发展致富的基础条件。 

三、崖窑村联村联户精准扶贫的思路和对策 

1.加强宣传,励志扶贫。通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这一活动的开展,帮扶人员要经常深入崖窑村和贫困户家中,宣讲双联行动的目的意义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把中央和省、市、县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原原本本地向群众讲解,做好宣传政策、疏导情绪、固本强基各项工作,使他们抛弃不思进取的小农思想观念,为脱贫致富树立思想上的强大动力,从内心深处坚定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2.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符合村情民情的致富门路。依托崖窑村土地宽广、塬地旱涝保收的独特优势,按照县上制定的“塬区果园,川区蔬菜,全县养牛”的发展思路,制定长期的帮扶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指导帮助崖窑村农民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工作,引导鼓励贫困户加强土地流转和大户承包经营,在科学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突出发展苹果产业、养殖业,培育长远增收产业,扩大果园种植面积和牛羊养殖规模,使全村贫困户都形成户均一至两个主导产业,切实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3.加强致富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技术能力和水平。要经常邀请县果业局、畜牧局的专家,开展致富技术培训,以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新植果园,做好整地、定杆、套袋、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管理措施,合理间作套种,杜绝高秆作物入园,配套种植好豆子、洋芋等间作套种,提高短期收入。在养殖业发展上,鼓励农户以养殖牛、羊、鸡、猪为重点,努力发展家庭规模养殖业,从政策支持、资金帮扶、技术引导等方面加强扶持,提高养殖效益,让群众得实惠。同时,还可引导农村能人、基层干部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群众的自主发展能力。 

4.继续加强劳务输转工作,提高贫困户短期收入。要充分发挥劳动力相对富足的优势,继续开展劳务输转等传统增收项目,引导贫困户向技术型、科技型企业输转,在劳务输出中增长见识,考察项目、学习技术,为回家致富打好基础。同时,还要加强劳动力输转服务工作,积极协调县林业、畜牧、农牧、劳动技能培训中心等部门,组织各种劳动技能培训班到村开展培训工作,使全村剩余劳动力均有一技之长,为劳务输出奠定基础。与县工会、人社、劳务输出、人力资源公司等部门联系,积极联系相关用人单位,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中输转劳动力,使输出的贫困劳力输得出、站得住、收入好。 

5.加强政府帮扶力度,完善崖窑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强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对残疾人和家中有长期患病的贫困户,列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保证贫困户的生活有一个最低生活保障。另一方面,立足崖窑村村情实际,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多方面争取资金,大力支持崖窑村加强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村社道路建设,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和农村环境治理。逐步完成全村所有村社道路的铺油硬化和田间道路的贯通维护,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完成全村排洪渠建设,联系县扶贫、财政等部门,完成九湾社新农村康居住宅建设。加强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在现有村级环境卫生设备的基础上,联系环保等部门,宣传普及环保知识,为崖窑村修建固定垃圾台,配备垃圾车,确保农村环境优美。 

四、三年以来的帮扶成效 

2012年,“双联”活动开展以来,我带领档案局全体工作人员,积极投身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当中,通过三年来的帮扶,为崖窑村16户贫困户累计投入资金1.28万元,其中:粮食种植、果园种植、牛羊养殖产业发展累计投入资金6000元,对双联户进行技能培训6期,农业生产方面投入资金4000元,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2800元。 

一是加强了政策宣传工作。以全县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结合“双联”行动,局党支部在崖窑村开展了政策宣传、意见征求、致富门路的调研等一系列有特色、有创新、有实效的主题宣传活动,为“双联”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有效调动了参与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投资投劳,帮助贫困户措办实事。2014年,春耕期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为贫困户捐款3200多元,购买了化肥等农资,用于农业生产。我个人为张成林、李进义2户累计捐款400元,购买化肥4袋,并为贫困户送去大米及过冬棉衣等物资。为全村4户残疾人联系办理了残疾证,列取了残疾人保障金,每人每年1200元,使残疾人的生活有了最低保障。积极与县财政、农牧等部门衔接,为崖窑村洋芋种植大户争取项目支持,发放化肥6吨,并帮助协调,扩大销售范围,增加收入。 

三是加强服务,做好崖窑村劳务输出工作。2014年,我局与崖窑村“两委”班子共同服务,为部分有技术的贫困户劳动力办理了技术资格证,为部分身份证件不全的人补办了身份证,有组织的输出劳务180多人,全年毛收入达500多万元,确保外出务工者有稳定的收入。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三年来,我局帮助崖窑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后实施了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村社道路建设、排洪渠建设、土地整理、太阳能路灯安装等项目,累计修建新农村45户,旧村改造30户,铺油硬化村社道路5公里,修建排洪渠6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5盏,梯田改造400多亩。 

五是鼓励引导贫困户加强土地流转和大户承包经营,发展苹果产业。在科学种植小麦、玉米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发展果园800多亩,贫困户户均达到3.3亩果园,其中800多亩果园流转承包给懂技术、会管理的外地果农经营,贫困劳力还可到果园里打工挣钱,使农民挣到了土地承包费和打工费“双收入”。 

六是贫困户收入稳步增长。帮扶三年来,我局联系的16户均有较大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上升,由2012年的2850元提高到2014年底的4524元。其中有一户收入达到了富裕户的标准,已退出了帮扶范围。我联系的贫困户中有一户发展变化比较大,家中修建了新房,张成林娶了妻子,他弟弟也订了婚,即将退出帮扶范围。

 

(作者:梁福荣,崇信县政协委员,县档案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