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县蔬菜产业开发情况的审议意见
时间:2017-11-09 来源:

 

 

 

 

崇信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县蔬菜产业开发情况的审议意见

 

崇人大常发〔201726 

 

201791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1791,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就全县蔬菜产业开发情况进行了审议。会议听取了县农牧局局长李青云同志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全县蔬菜产业开发情况的报告》和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县蔬菜产业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

会议认为:县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开发工作,持续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持之以恒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蔬菜产业开发成效显著。

一、准确定位,扶持力度持续加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蔬菜产业列为助农增收的主攻产业之一,不断修订完善配套政策和扶持办法,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2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在蔬菜产业扶持上,重点对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高原夏菜种植基地、蔬菜育苗基地、香菇生产基地等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协会、设施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实行以奖代补;对通过“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认证认定的经营主体进行财政补助。2008年以来,累计列支农业产业县级扶持资金达到了1.2亿元。

二、合力推进,基地规模不断扩张。按照全市提出建设泾汭河川区国家级蔬菜产业园的要求,全面推行县级领导包抓、业务部门指导、技术人员服务的蔬菜产业发展机制。农牧部门抽组专业技术力量联乡包片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乡镇(工业集中区)成立专门的“产业”班子,重点推进,初步建成了以汭、黑河川区为主蔬菜生产基地框架。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37万亩,千亩以上蔬菜生产基地5处,500亩以上蔬菜生产基地9处,蔬菜专业村14个,年蔬菜生产达到14万吨以上,蔬菜生产区农民人均增收1800元。

三、外引内联,发展模式不断创新。积极拓宽产业发展资金筹措渠道,先后招商引进龙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庆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平凉新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产业化经营企业,扶持建办了一批新品种培育、示范种植、科技推广、生态观光的蔬菜产业园,形成业务部门建办科技示范园、招商引资建办现代农业示范园、引导企业流转土地建办农业科技企业、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扩大种植规模、鼓励引导群众发展产业等多种模式并存的发展机制。通过企业带动,全县设施蔬菜快速发展。全县累计建成连栋(智能)温室2座、日光温室3203座,塑料大棚2.9万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占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30%

四、科技支撑,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选育、示范和推广力度,推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土壤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落实适地适菜、良种建园、配方施肥等生产管理措施。椰糠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职能APP等新技术、新工艺在我县得到尝试和应用,无花果、桑葚、樱桃、铁皮石斛、火龙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成功,本土高原夏菜的品质得到改良和提升。全县共引进蔬菜新品种达到717个,培育蔬菜标准化示范园面积6000亩。

五、强化监管,质量安全逐步提升。坚持把无公害、绿色、有机作为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来抓,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全县共认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7万亩,“三品一标”认定产品5个。投资270万元建成了标准化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立了7个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县农技中心县级监管平台和乡镇监管平台、生产经营主体追溯平台与省级监管平台并网同步运行,农产品定期监测、样品抽检、信息发布等工作正常开展,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有序开展。

会议指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蔬菜种植组织化程度低。蔬菜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普遍存在“小而全”,一哄而上,单打独斗,品系杂乱,规模较小的问题。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层次低。现有涉菜企业、专业合作社自身经济基础薄弱,特优蔬菜产品没有形成规模,且与农户的关联不紧密,对产业拉动牵引力不强,产业化经营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是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普遍存在新技术推广应用与粗放经营并存,温室育苗与大棚栽植衔接不紧,种植区管理不规范,轮作倒茬安排不合理,露地蔬菜、高原夏菜与特优产品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塑料大棚“春提早、秋延后”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四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普遍存在重规模扩张轻设施配套,野雀等种植区塑料大棚维修不及时,一些种植区灌溉设施配套不到位,灌溉渠清淤不及时,断源截流时有发生。五是产业发展的技术力量薄弱。全县蔬菜产业技术指导由县农技中心承担,目前仅有专业技术人员6名,技术人员少,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需求。六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经费不足。新建成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运行后,每年需抽检工作经费40万元,目前县财政列支抽检工作经费10万元,要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抽检、定期监测任务,工作经费缺口较大。

会议建议,今后要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加大对蔬菜产业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按照蔬菜适宜区全覆盖和建设泾汭河川区国家级蔬菜产业园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对蔬菜产业开发的组织领导,不断创新发展机制,持续推进蔬菜产业发展不松劲。坚持规划引领,尽快制定蔬菜产业发展布局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体系。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采取集中县级财力优先扶持、统筹整合上级下达财政涉农资金重点扶持的办法,对育苗、新品种试种推广、新技术示范应用、品牌培育、市场流通等进行重点扶持。用足用活金融信贷支持、贴息贷款、保险补贴、项目扶持等政策,强力扶持产业发展。

二、提升产业发展的组织化水平。研究制定扶持蔬菜产、加、销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一批产业化程度高、关联性强的大企业来我县投资发展蔬菜产业。扶持建办能够带动蔬菜组织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组织流通销售的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加农户,企业连基地,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一条龙的体系,不断提升蔬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三、提升蔬菜种植标准化生产水平。突出地方特色,发展壮大本土露地蔬菜、高原夏菜生产基地规模,引进一批适合我县蔬菜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以建办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为目标,推广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水肥一体管理技术、设施环境调控等设施设备,促进农机农艺结合,着力创建一批高标准的蔬菜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使特色蔬菜产品有规模、有产量、有效益。

四、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的设施配套。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加强蔬菜生产基地的渠系、水源、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扶持维修、改造一批蔬菜大棚,提升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大力度整治维护不及时、管理不规范、土地资源浪费、设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五、重视“三品一标”和有机蔬菜产品的认证。持续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蔬菜产品、产地认证登记,注册“崇信芹菜”、“崇信甜瓜”等特色蔬菜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发展、保护我县本土蔬菜产品品牌影响力。

六、建立稳固的蔬菜流通服务网络。论证规划建设我县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建立和扩大电子商务线上销售渠道,构建稳固的“基地+超市”、“农户+超市”农超对接、蔬菜连锁经营直销的线下销售流通体系。不断加强蔬菜产品的宣传推介,积极组织涉菜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加蔬菜博览会等果菜交易会,宣传推介我县蔬菜名优品牌,拓宽蔬菜销售范围。

七、持续重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定期监测所需的工作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充分发挥和利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作用,强化蔬菜生产全程监管,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推广机构,引进、培养、聘任高素质、高资质、能胜任我县蔬菜产业工作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强配优技术服务力量。